欧盟峰会日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欧盟国家领导人在会上讨论了如何解决当前的能源短缺和价格飙升问题,但因分歧严重未拿出有效措施。近两个月来,缺油少气、限电停电的阴影笼罩在欧洲上空,欧洲为何再次陷入能源困境?
这是10月2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拍摄的欧盟峰会现场。新华社发(欧盟供图)
屋漏偏逢连夜雨
此次欧洲能源危机绝非偶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欧洲“能源大厦”本就漏洞百出。
一是能源结构严重失衡。合理的能源结构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均衡多元化的电源结构是构建富有韧性的电力供应的前提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煤炭等传统能源在欧洲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迅速降低,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占比则不断攀升。截至去年,欧洲已有15个国家宣布退煤计划,煤炭在欧洲能源结构中占比仅为14%。以此次能源危机的“震中”英国为例,其2020年发电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发电占比达36%,风电占比约24%,煤电则仅为2%。
目前欧盟国家一次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比约60%。这种过分依赖某一两种本地储量较低的能源的做法,无异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给能源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二是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欧洲能源消费主要依赖进口,一次能源总自给率不足4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地区,欧盟一次能源结构中的25%为天然气,其中约70%依靠进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则占到欧盟进口量的43%。而这些天然气被大量用于发电和产热,造成这两个领域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过高。
由于供给的脆弱性和消费的不可替代性叠加,国际能源市场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欧盟国家能源价格尤其是天然气价格上演“过山车”。
这是10月13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一处加油站的加油枪。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三是能源供应稳定性不足。俄罗斯输欧的主要天然气管道因地缘政治风险、途经国国内政治状况等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另外,以风能、光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在欧盟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上升,而新能源易受天气状况影响。
在疫情肆虐、极端天气频现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漏洞百出的欧洲能源“大厦”又遭遇“连夜雨”。今年一季度,欧洲的冷冬消耗了大量天然气库存。而疫情之下全球天然气产能大幅削减,俄罗斯等天然气生产大国一时之间无法大幅增加对欧盟的供应量。同时,欧洲来风骤减致使风电产能暴跌。
能源困境危及经济民生
从欧洲天然气库存数据看,尽管冬天尚未到来,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在内的欧洲多国就陷入“气荒”。9月底,欧洲天然气储存设施的负荷水平仅为74.7%,而2019年这一数值高达97%。今冬欧洲能源困境已成定局,危及经济民生。
欧洲经济今年年初以来呈现复苏势头,但气价、电价上调严重打击市场预期,影响投资热情,导致经济复苏面临更多困难。此外,天然气价格上涨传导至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海外市场关于全球能源危机乃至新一轮经济滞涨的担忧持续发酵,高通胀风险持续加码,给欧洲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根据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消息,今年11月至明年1月,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为66%。寒冬的到来或将使油气紧缺和停电常态化,令欧洲民生状况不容乐观。同时,不同阶层之间能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可能加剧社会撕裂,而底层民众受冲击最大。
欧洲目前有人将矛头对准本国政府甚至欧盟的能源政策,反思欧洲能源转型路径的声音明显增多。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能源危机应与气候问题分开讨论,主张忍痛前行,不要偏离绿色转型的大方向。
(来源:郭梦迎、杨晨曦/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号)